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迎客 首次打造10万平方米“园中园”******
中新网哈尔滨12月17日电 (记者 王琳)17日,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迎客。今年园区首次打造了“园中园”,即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“冰雪欢乐汇”,从赏冰观雪向玩冰乐雪全面升级。

1963年,哈尔滨举办首届冰灯游园会,中国现代冰灯艺术自此发源,至2023年已有60年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诞生于1999年,是享誉中外的世界级冰雪主题乐园。

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“冰雪之都,创意无限”为主题,在81万平方米的园区里,用15万立方米的冰和雪,建成上百个冰雪景观,运用冰雪语言展示哈尔滨的城市特质、资源优势、历史底蕴与激情活力。
创意设计方面,本届冰雪大世界引入“冰雪+”概念,通过“冰雪+创意”“冰雪+数字”“冰雪+艺术”“冰雪+体验”,折射哈尔滨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60年的发展成就。

今年园区首次打造了“园中园”,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“冰雪欢乐汇”集合了雪地汽油车、雪圈漂移、冰上碰碰车、激情八爪鱼、香蕉船等冰雪娱乐项目,令游客在观光之余收获更加丰富的玩冰乐雪体验。

同时,本届冰雪大世界打造了“冰城新地标”雪花摩天轮,乘坐的游客可以从不同高度、不同角度俯瞰冰雪大世界园区全景,一览松花江两岸风光。备受游客欢迎的“超级大滑梯”全面升级,不仅滑道增加到了8条,滑道的长度也延长到了500米,为历届最长。(完)
专访台湾昆剧团团长洪惟助:30年两岸交流间,台湾昆曲从寂寞到勃兴******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:专访台湾昆剧团团长洪惟助:30年两岸交流间,台湾昆曲从寂寞到勃兴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 近日“2022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”结果揭晓,“思”字高票当选,其推荐理由是:疫情阻隔下,两岸异地相“思”。聊及此字,台湾昆曲发展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、今已年近八旬的台湾“中央大学”教授、台湾昆剧团团长洪惟助坦言,想念以往常见面常交流、彼此启发的老友,也心念过去两岸昆曲交流的热络。新冠疫情下当面交流断了,是非常可惜的事。 “昆曲的交流,从(20世纪)90年代开始到现在,非常好。两岸互补有无、互相扶持,没有彼此打压、没有恶性竞争,我很希望这种情形能持续下去,也希望别的领域能学习我们昆曲的交流。”洪惟助说。 1991年起,有感于昆曲之美及其在两岸的寥落,洪惟助与台湾另一戏曲学者曾永义发起并持续主持六届“昆曲传习计划”,邀请大陆昆剧团赴台表演、录像、教学,前后长达10年之久。传习计划让昆曲在台湾生根抽芽、逐渐开花育果。为延续此计划的成果,2000年,在洪惟助带领下、以参与该计划的成员为基础,组成了台湾第一个专业昆剧表演团体“台湾昆剧团”(以下简称“台昆”),并持续聘请大陆名师赴台教学。此外,今日台湾各昆剧团的主要演员及昆曲学术研究者,也多数参加过当年的“昆曲传习计划”。 “台湾昆曲这三十年的发展,我蛮满意的,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了。”老先生笑说。首先,台湾的昆曲观众多了。台昆常去学校作讲座,学生们都非常喜欢。演出后也有观众在反馈卡片上写,第一次来听昆曲就感受到其中之美,一定要再来看戏。而台昆的演出也获得了不少昆曲爱好者的慷慨支持。洪惟助认为,昆曲在台湾的传播比他预期的还好。第二是台湾昆曲专业表演团体从无到有,现已能够独立完成从剧本创作到定谱、表演的整套剧目制作过程,“很不容易”。 “昆曲传习计划”虽已告一段落,但此后两岸昆曲艺术人才依然往来互通,持续活络着两岸戏坛。例如近年大陆昆曲演员温宇航赴台发展,影响台湾同辈演员亦教导晚辈,洪惟助认为对台湾昆曲发展产生了很好影响。而洪惟助的儿子、作曲家洪敦远在2016年由大陆昆山当代昆剧院作为台湾优秀青年昆曲人才引进,洪惟助表示,很支持儿子,这是不错的学习机会。 2020年昆山当代昆剧院推出的原创昆剧《描朱记》,正是由洪敦远担任唱腔设计。遗憾的是,演出时洪惟助父子都在台湾,因疫情无法应邀观看演出。洪惟助还谈道,原本与北方昆曲剧院有合写剧本演出的计划,也因疫情停顿,希望疫情赶快过去。 回顾以往两岸昆曲界的合作,洪惟助如数家珍。浙江昆剧团与台湾昆剧团共同打造新编昆剧《范蠡与西施》并在两岸演出,北方昆曲剧院赴台演出昆剧《红楼梦》……洪惟助称,约在2005年至2013年间,他每年都推动两岸合作在台举行大型昆曲演出,“那时候可以说是‘大交流’”。 “很多事情都要长久地努力。我(20世纪)90年代就想成立一个昆曲博物馆,但2017年才在‘中央大学’实现。”老先生说。 今年10月,洪惟助的老友曾永义离世。洪惟助说:“在我们那一辈,台湾研究戏曲的人并不多,好像就我们两个人做得比较多。但后来我们带出了很多学生,尤其曾永义,他教的学生很多,大多继续从事戏曲相关工作。他的学生又带学生……”洪惟助自叹冲劲不如从前,他非常期待有台湾年轻人接班,继续做昆曲传承工作。(完) 盈彩网下载地图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