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年·中国观察】只此青绿,中国“双碳”雄心背后的山河梦******
中新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:只此青绿,中国“双碳”雄心背后的山河梦
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
青峰叠嶂、绿水隐现,人在壮美河山中“诗意栖居”。持续走红的中国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,既是对北宋名画《千里江山图》的写意表达,也被视作“天人合一”东方生态观的生动呈现。
资料图: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剧照。 中新社发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供图从王希孟笔下这抹传世青绿,到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等佳句名篇,自古以来,中国人便不吝抒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。即便如此,“金山银山”也一度被优先考量。经济高速增长、城镇不断扩张,粗放的发展方式让中国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。
不少人还记得2013年那个“十面霾伏”的春天。这年的前100天里,北京雾霾日数高达46天,较常年同期偏多5.5倍。放眼全国,空气质量“爆表”亦成为常态。PM2.5——一种直径不及头发丝粗细二十分之一的细颗粒物,引起全民担忧。
蓝天何以成了“难天”?原国家环境保护局首任局长曲格平曾指出,难就难在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平衡,难就难在环保意识的薄弱。
当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无以为继,难,更得下决心改变。
正是2013年,“大气十条”——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出台,一场蓝天保卫战打响。此后,相关顶层制度不断充实完善,中国人逐渐告别“呼吸之痛”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中国PM2.5年均浓度已实现“六连降”。2022年前8个月,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.3%。
不仅与雾霾交锋,还与污水较量、与沙漠赛跑……中国这十年,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决策层前所未有的关注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已成为发展共识。
2020年,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,展现当代中国人山河梦更具雄心的一面——开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。
绿色仍是这场变革的主色调。看看接连获得联合国“地球卫士”“土地生命”两项环保大奖的河北塞罕坝林场,便能感知一二。
50多年里,三代塞罕坝林场人“植”此青绿,用汗水将茫茫荒漠浇灌成百万亩人工林海。过去十年,这里最后近9万亩石质荒山也披上绿衣。据测算,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2.84亿立方米,固定二氧化碳86万多吨,释放氧气近60万吨。
资料图:2021年7月30日,航拍塞罕坝千年秀林。(无人机照片)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塞罕坝并不孤单。这十年,中国植树造林占全球人工造林的四分之一左右,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%,许多曾在沙漠边缘挣扎的地方重焕生机。
绿色还在浸染中国大地。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,中国将强化森林碳汇,加强现有森林资源保育,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。
一场变革影响的对象,可以大到一个国家,也可以小到每个个体。
中国社交平台上最近出现了不少“低碳博主”,“图图”是其中之一。分享空瓶回收攻略、参与闲置物品交换……她认真记录着自己的“低碳生活”点滴。虽多是些日常小事,却也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交流。“图图”相信,每一个行动都具有传播性,人们实践可持续行为,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旁观者。
“绿色发展机制具有自我实现性质。”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如此解读这种新风尚:当越来越多人相信绿色发展可行并采取行动,更多成功案例就会出现。
理论得到了现实的验证。选择简约适度生活,将低碳环保纳入衣食住行考量的中国人,眼下已不在少数。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,近九成受访中国消费者愿为环保改变消费习惯。生活方式转变背后,价值观念正在革新。
资料图:2021年3月11日,吉林长春的“纸壳先森兑换超市”店主整理回收的旧物。 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当然,变革必然伴随挑战。尤其对于向高质量发展“转轨”的中国经济来说,“双碳”带来的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调整等阵痛不会一夜间消失。
但化解难题也是个披沙拣金的过程。中国下定决心不要“污染的GDP”,那些高污染、高能耗的行业企业会自然而然被市场淘汰,高质量、可持续者将迎来发展“风口”。
作为汽车领域后发国家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是个典型例子。自2015年起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。全球首富、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·马斯克承认:“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”
资料图:2022年6月25日,长安新款新能源汽车亮相重庆车展,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了解。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相比浮出水面的部分,绿色低碳经济的潜能更令人激动。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预计,到2050年,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达至少140万亿元人民币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与今后30到40年里,这笔投资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可观推动力。
只此青绿,不只青绿。数百年前,中国画家以绚丽青绿描绘大好河山;数百年后,“双碳”雄心下,一幅更具层次感的现代版“千里江山图”已初现雏形。
固然,这场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,也不会一劳永逸。但随“画卷”徐徐展开,当代中国人的山河梦正愈加栩栩如生、可触可感。(完)
春节假期养肺补心是重点****** 文/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春节前夕,广东省名中医、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范德辉告诉广大读者,“阳康”后重点是恢复肺气,趁着假期可以补养心气。 刺激肺经,恢复肺气 新冠对肺脏的伤害是比较大的,所以在恢复期内一定要注意肺脏的养护。如何养护肺脏?范德辉指出,可以通过对肺经的刺激帮助排邪,养护正气。 “首先,肺经在胸前上方有两个穴位——中府与云门。这两个穴位不仅位置靠近肺部,而且还是肺经上的穴位。艾灸这两个穴位可以帮我们补充肺中的阳气,增强肺脏驱赶邪气的能力。”范德辉说。 其次,另一个重要的地方肺俞穴位。肺俞虽然不在肺经上,但也是保养肺脏的一个重要穴位,它是肺脏的专属保健穴,即出现任何肺系疾患,都可以通过按摩或艾灸肺俞来帮助解决。范德辉认为,首选艾灸的方式来刺激肺俞穴位。也可以选用贴“三九贴”的方法,利用药物的渗透来刺激这个穴位。 气阴两虚,注意补养心气 心与肺同在胸腔,二者位置接近,也可相互影响。中医认为,心脏的功能第一点是藏神明,心脏统管全身的精神、意识和思维活动。所以心气弱的人除了心慌气短之外,往往还会伴有精神不佳、思维不够灵活、睡眠不好等问题。 人体发热后一般气阴两虚,可用人参、黄芪、五指毛桃、西洋参、虫草之类炖鸡或者瘦肉,益气养阴,补充体力。范德辉介绍:“养心气比较好的药物有参类,如西洋参、人参等。西洋参药性微寒,服用不易上火。人参可大补元气,必定能补益到心气。当食用人参时,可以配合一些养心阴的麦冬、敛心液的五味子,组成经典的生脉饮,以益气生津,敛阴止汗。” 另外,专家还建议,多晒太阳。“每天上午或者下午晒太阳不少于半小时,吸纳自然界清阳之气。同时注意保暖,尤其要注意胸口部位保暖,防止寒气再次伤及心脏阳气和肺气。” 脾胃弱,兼顾运化脾胃 味觉减退、食欲不佳、腹泻等症状,说明新冠也会对脾胃造成一定的影响。如何补脾?范德辉认为,除了对足太阴脾经进行拍打、按摩以及足三里的环转揉按之外,还有食疗和运动的方法。 食疗——健脾祛湿汤。“选用山药、茯苓、莲子、芡实这四种食材加上猪肚来煲汤健脾祛湿。”范德辉还指出,“新冠的病人,大多数湿象会比较重,建议选用参苓白术散,它在健脾的同时,还可以达到祛湿的效果。” 运动锻炼——八段锦。许多人在“阳康”后便迫不及待地想做一些运动来恢复身体机能,而专家建议,不要进行剧烈运动。这时,可以选择更为平和的运动——八段锦,以疏通经脉、协调五脏六腑。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